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医院动态

疫情后的医院大爱再现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6日 点击数:214 字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之时,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陆续加大了复工复产力度,在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基础上,统筹做好正常医疗救治工作,医院及时有序恢复诊疗服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面有序开放相关科室的日常诊疗服务,进一步做好孕产妇、新生儿、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工作,保障患者就医需求。

三月的白银,街道上行人都戴着蓝色的口罩来去匆匆。抗疫中在家宅了许久的人们,似乎在街道多逗留一分钟。

医院急诊科是患者生命救治的前沿阵地,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经常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抢救场面,或悲或喜或感人的事迹。如果疫情是最凶残敌人,那么这里的医生护士更象是披着白色战袍的战士,这里的战斗仍然随时打响,时有发生....

3月23日下午16:48,突然“滴~嘟~滴~嘟~”120救护车急促的警笛声从远处呼啸而来,愈来愈近……救护车快速驶入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大门,直奔急诊科,白银分院急诊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场景。

“大夫、大夫快点,快点... ...”未见病人,先闻其声,患者家属在楼道里传来了呼救声,值班人员接到急救车内一例“突发意识丧失约10分钟”的67岁男性患者。

该患者于下午16:30左右,在玩扑克牌过程中突发晕厥,意识丧失,急送医院。

患者入急诊科后呼吸急促、面部青紫,全身出汗,大小便失禁,接诊医师李爱红意识到该患者病情危重,故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并及时请心血管科及重症医学科联合救治。

“血压逐渐下降,78/49mmHg,呼吸急促,40次/分,患者血氧饱和度在60%左右,心率为130次/分左右,全身青紫冰凉。”护士的测量结果出来了。

16:50,急诊床边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持续吸氧、心电监护、准备输液泵快速给予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留取血标本。”当班医生一边检查病人,一边准确迅速的下达着口头医嘱,护士一边重复着医嘱,一边熟练的执行着,一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患者究竟为啥病,进展快,病情危重,是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氧饱和度一直低,还是急性肺栓塞?心内科杜景柏主任,重症医学科巨天赋主任,急诊科郭永东副主任医师与 “120”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急诊科当班医护护快速到场会诊抢救。

16:55,医护人员已经陪同患者做完头颅CT,胸腹部CT返回病房。急诊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心包积液,心包填塞?”

17:05,急诊彩超室心脏超声检查仍示:“心包积液,心包填塞?”

17:17,化验结果陆续在回报,患者存在严重酸中毒,心肌酶高,肝功能及肾功能均异常,其他多个脏器功能也都有不同程度损伤。

“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多考虑是主动脉夹层所致。随时会心跳呼吸停止,病死率极高,老人病情万分危重,有着多年丰富急救经验的巨天赋主任不由得皱紧了眉头,看来又是一场硬仗。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医生寸步不离始终守护床边指挥抢救。

患者虽意识逐渐转清,但呼吸急促进一步加重,烦躁不安,自诉心悸,腰部胀痛难受,主动脉夹层,心脏填塞,休克,代谢性酸中毒,急送入重症医学科监护及支持治疗。

为保证患者各个脏器血液灌注,在补液前提下,持续升压药泵入;为了减轻患者烦躁,降低氧耗,给予镇痛镇静治疗;为改善缺氧,给予高流量高浓度吸氧。

17:40,心血管科杜景柏主任当机立断,在超声科张金甲主任床边超声引导下立即行心包穿刺。穿刺顺利,一针见血。抽出新鲜不凝血液,接引流袋持续引流,随着穿刺手术和引流的治疗,心包填塞的症状逐渐缓解,血压、血氧饱和度均逐步恢复正常,患者呼吸急促逐渐好转。

夜间,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严密监测及治疗下,抢救仍在继续,复查的血液指标不断在回报,液体不断在输注,已经持续战斗了24小时,代谢性酸中毒纠正,各个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而此时此刻所有救治医护人员一刻没放松地关注着老人。

“主动脉夹层所致的心包填塞、心包积液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是抢救的关键,成功的抢救使生命体征恢复,病情稳定,没有想到。心包穿刺做过很多例,这一例非常成功”杜主任说。

在急诊抢救中,时间就是生命,赢得了时间,就等于赢得了一份生的希望。一个个惊险急救上演,一次次生命边缘的力挽狂澜,在一场场生命和时间的赛跑中,医务人员没有畏惧、没有胆怯、没有丝毫退缩。

在抗疫中他们时刻待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疫情好转,他们在高质量的抢救中无缝隙的对接与紧密合作。他们依然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诠释着白衣战士“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