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医院动态

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神经外科开展一例高难度小脑血肿后颅凹开颅术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3日 点击数:674 字号:

2020年5月8日,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成功完成一例小脑血肿后颅凹开颅术。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在住院部进行后续治疗。

72岁的患者李某,因“外伤后昏迷数小时”于5月8日紧急送入医院,“重型颅脑损伤”收治重症医学科,迅速予以清创、缝合、补液,并进行相关检查。患者受伤机制不详呈昏迷状态,检查显示:右侧大脑外侧裂池内大量血肿、右侧枕叶挫伤伴脑内血肿;小脑挫伤伴脑内血肿,四脑室受压消失;幕上脑沟、幕下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患者72岁高龄,同时伴有肺部损伤,病情危重,脑部伤情复杂,血肿靠近脑干和脑室,对手术的要求比较高,与患者家属紧急沟通后,积极手术。杨有文主任团队、巨天赋主任团队杨世主任团队经过紧急会诊分析讨论,详细的术前检查,完善术前准备后,下午5时进入手术室,在全麻下行后颅凹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小脑血肿清除术后颅凹手术因位置深、操作空间小,手术难度系数高。术中,发现患者颅底骨折,昏迷后大量出血误吸进入肺部,致麻醉插管后有大量血肿,行二次气管插管后,由俯卧位改左侧卧位方始手术。手术历时7小时,于晚11时30分顺利结束。

患者术后6小时刺痛可睁眼(静脉复合麻醉状态下,带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右侧上、下肢有自主活动生命体征平稳。

 

后颅凹开颅术重点与难点:

1.开颅时间较长,体位多为俯卧位或者侧卧位,术中容易影响脑干和后组颅神经,故保持呼吸功能顺畅十分重要。在近脑干和第四脑室操作时,更应防止脑干和呼吸中枢损害。

2.术中容易出血的部位是枕下肌肉,枕骨中线旁导血管和乳突后导血管,枕骨孔和寰椎间的枕下静脉丛。为减少出血,取枕下中线切口时,严格沿正中项韧带切开。尽量避免切开肌肉,取中线旁切口,切断肌肉时可用电凝止血;导血管处软组织应剥离干净,以骨蜡填塞止血;枕下静脉丛出血可用电凝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椎动脉由寰椎上关节突后方入颅,剥离及咬除枕骨大孔后缘和寰椎后弓时不可过宽,每侧限1~15cm范围,以免损伤椎动脉。

3.硬脑膜切开时枕窦及环窦有时出血较多,枕下肌肉缝合必须严密,特别是枕外粗隆处,最易发生脑脊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