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妇科完成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手术
近日,我院妇科接诊一位63岁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依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实施了经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手术非常顺利,目前患者恢复状态良好。
该患者自然绝经13年,绝经后阴道少量流血10余天,查妇科超声示:绝经后子宫;子宫内膜增厚;遂以“绝经后出血”收住入院。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行宫颈TCT检查提示:轻度炎症,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萎缩性改变,出血明显;HPV检查提示:未发现检测范围内HPV型别的感染。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术+宫腔息肉切除术+诊刮术+ECC;术后病检:(宫腔)恶性肿瘤,免疫组化示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宫颈管)粘膜慢性炎。盆腔核磁:1、子宫内膜异常改变,结合强化,考虑子宫内膜占位性病变(II期),。2、骶部皮下软组织内异常信号,考虑脓肿。胸部CT:1、支气管感染征象。2、双肺多发结节。
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 (临床II期);经科室讨论,决定行手术治疗,积极术前准备于2023年4月19日在全麻下行经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检:1.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癌组织浸润<1/2肌层,双侧输卵管慢性炎,左侧卵巢充血、水肿;右侧卵巢粘液性囊腺瘤;2.慢性宫颈炎伴腺体潴留囊肿形成;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未见癌组织转移(0/8);4.(左侧盆腔淋巴结)未见癌组织转移(0/5);5.(右侧盆腔淋巴结)未见癌组织转移(0/15);6.(大网膜)未见癌转移。术后诊断:子宫内膜癌ⅠA期(FIGO分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临床治愈出院。
【健康科普】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的普及,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子宫内膜癌分为两种类,第一型雌激素依赖性,也称子宫内膜样腺癌,约占子宫内膜癌百分之八十左右,预后相对较好;第二型为非激素依赖型,主要包括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癌,预后差。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一型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治疗: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或放疗的综合治疗。手术范围包括筋膜外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腹腔冲洗液查癌细胞。双侧附件是否切除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决定;若病人小于45岁,病理是高分化浸润肌层>1/2,可考虑保留卵巢。若是浆液性乳头状腺癌,还要切除大网膜。
手术途径分为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子宫切除范围: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即全子宫切除术),过去国内多采用次广泛子宫切除术。
为什么子宫切除范围缩小呢?
因为子宫内膜癌病灶多位于宫腔内,广泛切除宫颈即损伤大,又没有必要,但若病灶累及宫颈间质,需按宫颈癌手术;虽然子宫切除范围缩小了,但是淋巴结切除范围切除范围扩大了,包块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范围可至肠系膜下动脉和肾血管水平(因为若病灶位于子宫角部时,淋巴结可直接跳跃至腹主动脉旁,不经过盆腔淋巴结)。
如何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呢?
1.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后、月经紊乱)
2.阴道异常排液(早期为少量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晚期则排出恶臭的脓血样液体)
3.疼痛(多为下腹隐痛,还可出现下肢或腰部疼痛)
4.长期失血可导致贫血
5.颈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6.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或大龄未婚育女士。
怀疑子宫内膜癌需要做哪些检查?
血生化、肿瘤标记物、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CT-扫描、PET-CT、细胞学检查、子宫内膜活检(诊断的确诊依据,主要包括诊断性刮宫术和宫腔镜下活检术)病理学诊断是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妇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