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与肥胖
2017年3月9日是第12届世界肾脏病日, 今年活动的主题为 “肾脏病与肥胖”。
一、什么是肥胖?
肥胖是指机体异常或者过多的脂肪积聚。临床通常用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2(m2))和腰围来进行肥胖的评估,而CT和磁共振(MRI)可以更精准的测量体内脂肪含量及分布。BMI>=28被称为肥胖。
二、有多少人患有肥胖?
据估计,全球已有超过6亿肥胖症患者,到 2025年,全球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将进一步从11%增加到18%,而女性则从15%增加到21%。2015年,中国肥胖与代谢病外科数据报告分析显示,中国肥胖症患者多达7000万人,超重者2亿,中国腰围增长世界第一。
三、导致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所致体内脂肪聚集过多。引起肥胖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生活方式影响。此外,一些疾病和用药也可以导致患者肥胖。
四、肥胖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肥胖不仅给人们心理及生活带来巨大困扰,同时也是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关节炎及大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五、肥胖为什么会导致肾脏损害?
肥胖导致肾脏损害的机制主要有三:
其一,肥胖者肾包膜下脂肪紧紧包裹,部分脂肪向肾实质内渗透,增加了肾组织的机械压力,导致肾组织局部损伤。使肾小球长期处于“三高”状态(即: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这种“三高”状态可以导致内皮细胞、足细胞及系膜细胞损伤,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蛋白超滤;
其二,肥胖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而尿蛋白及RAAS激活均是公认的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机制。此外,脂肪组织可释放如瘦素、脂联素及抵抗素等多种脂肪因子,可促进细胞增生、胞外基质聚集及肾脏纤维化。
其三,正常情况下,体内的胰岛素有降低肾小球跨球压的作用。肥胖者可存在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增加,引起血糖升高。高脂血症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氧化应激损伤。肥胖患者往往伴有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等,它们均是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六、肥胖相关性肾病的临床特点:临床上,肥胖可作为核心因素导致肾脏疾病,即肥胖相关性肾病(ORG)。该病诊断除肥胖这一先决条件外主要依赖于肾活检,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有时呈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七、如何防治肥胖相关性肾病?
研究表明, ORG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是目前最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方法为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RAAS阻断剂仍是首选,研究表明,经ACEI或ARB治疗的ORG患者蛋白尿水平可下降30~80%。
八、 防治肥胖的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管住嘴,迈开腿才能甩掉脂肪。必须要强调肥胖防治应从娃娃抓起。
健康饮食: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膳食宝塔图”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平衡膳食的构成,谷类依然是整个宝塔的基石。推荐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半斤八两”(250~400克/天);提倡餐餐有蔬菜(300~500克/天深色蔬菜应占一半)、天天吃水果(200~350克/天)。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总量120~200克/天)。烹调油25~30g/天外。
合理运动:平均每天主动活动6000步;此外,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累计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推荐的运动形式包括慢跑、健步走、游泳、健身操等。
科学减肥:科学减肥应在上述“吃动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膳食热量,并积极增加运动量。总热量控制一般为女性 1000-1200 千卡/天,男性 1200-1600 千卡/天,或比原来习惯摄入低 300-500千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