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健康教育处方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预防日。2018年的活动主题是“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结核俗称“痨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在人体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其中以肺部最为多见。
说起「痨病」,估计大家都不陌生:鲁迅小说《药》中,华老栓为治好儿子华小栓的痨病,听信偏方,去刑场弄人血馒头。“痨病”、“白色瘟疫”,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肺结核”。
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而控制传染源则是我们终结结核的重中之重。
古有扁鹊曰:“医技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因此是否能够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是终结肺结核的关键!
肺结核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喷出有结核菌的飞沫。空气中的结核菌粘附在尘埃上保持传染性8~10d,在干燥痰内可存活6~8个月,含有结核菌的空气被健康人吸入肺部就有可能造成感染,而得肺结核病。
一、肺结核日常预防
1、 接种卡介苗;
2、 化学预防:应用异烟肼成人0.3g/d,儿童6~8mg/(ks·d),顿服,疗程持续6个月;
3、消灭传染源 。
健康教育
1. 传播途径:结核病的主要传染原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痰液查到结核杆菌)。
传染高峰期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结核菌波及到周围人群中,增加了发病率。咳嗽是传播结核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当咳嗽、打喷嚏或将痰吐于地面时,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痰液喷洒出来,被易感人群吸入后致病。因此患者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应轻捂口鼻。外出活动时及公共场所戴口罩;尽量不要与孩子同睡一房;提倡使用公筷,专用餐具。所吐痰液应放置于浓度为2000mg/升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方可倾倒处理,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2. 饮食起居及行为指导:古语说“三分治疗七分养”,结核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必须注意营养,除维持正常生活需要的营养外,还要弥补因疾病消耗和修复破坏组织的需要。除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有饮食禁忌外,没有其它禁忌。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都是结核病人需要的。特别是蛋白质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增殖、修复细胞作用。宜多食鱼、瘦肉、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品。
3. 治疗成败的关键是病人坚持规律、全程用药;不能擅自停药,切忌用用停停或半途而废。
服用吡嗪酰胺期间忌口:不宜吃海鲜、动物肝脏、豆类、豆制品、啤酒、老火汤等高嘌呤食物。服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发热,过敏,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至专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