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 我科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有文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1日 点击数:251 字号:

项目一:三叉神经疼痛微球囊压迫术。该手术是目前对三叉神经疼痛治疗有效的方法之一。微球囊压迫术(PBC)特点:该手术是在嘴角侧开一个针眼大小的创口,在C臂X光机等设备监视下,用微球囊将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神经纤维压迫几分钟,阻断痛觉神经传导。和开颅手术相比,PBC的手术风险较小,治疗时间短,患者恢复速度快,而相对于同样是微创手术的射频热凝术,PBC采用的是短暂全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需承受剧烈疼痛,无精神压力,体验较好。适宜人群:1.年老、体弱、肥胖者;2.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及心肺功能不全;3.职业、地位、心理等因素,对开颅手术存在恐惧感;4.家庭主要支柱,担心丧失劳动力;5.其他手术方法治疗失败或复发。PBC优点是微创无痛,住院2-3天,疗效好,并发症低,治疗后迅速康复,返回工作、学习岗位。手术需在C或O型臂下操作,术前需要MRI检查。术中需要耗材:微球囊及穿刺针。该手术目前在广东、辽宁、广西、开展较多,我省目前尚无医院开展。科室医师杨有文在外进修期间,参加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举办的《半月节球囊压迫可视化技术推广》学习班,并达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颅神经疾病VSP合作项目。

项目二:内镜神经外科发展十分迅速,她现已成为我们神经外科手术武器库中另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内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干扰少、热辐射低、可抵近观察、操作视野清晰、角度广泛,同时使许多原来无法或难以手术的疾病得到有效且微创治疗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适合神经血管密集的方寸之地——大脑,因此有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她也是现代神经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神经外科核心技术(显微、内镜、介入和常规开颅技术)之一,现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出血、垂体腺瘤、鞍结节脑膜瘤、蝶骨平台脑膜瘤、垂体脓肿、脑室内肿瘤、脑脓肿、蛛网膜囊肿等疾病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主要病种。

项目三:显微技术、血管搭桥技术的推广、应用。随着酒驾入刑、治安管理等的加强,颅脑外伤患者显著减少,而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比例增加,脑血管意外患者明显增多,尤以缺血性患者为著,鉴于目前总部及分院在脑病科、老年病患者相对占优,科室将以缺血性脑病血管搭桥治疗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显微镜下操作技术可娴熟运用,血管吻合、搭桥技术仍需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提高。需要培训相关亚专业医师:介入、电生理专业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