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的中医药预防
一、流感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流感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二、流感预防
(一)生活起居预防
1.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冬天宜在日出后晨练。
2.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冬季人体特别要保暖的部位是头、颈部、背部和脚,提高人体防御能力。
3.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坚持体育锻炼,可选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增强御寒能力。
4.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调畅情志,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冬季易情绪抑郁,应保持乐观心态。
(二)饮食调理
1. 滋补膳食:冬季是人体精气收藏的季节,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俗,不同人群体质有所差异,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调理。
2. 素体阴虚者应适当补充水分:冬季气候干燥,可适当食用水果和蔬菜。
3. 素体阳虚畏寒者可用葱姜汤,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三)药物预防
1.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2. 中药预防
对于密切接触流感病人或存在流感风险者,可服用中药流感预防方:羌活6g 苏叶6g 连翘6g 板蓝根6g 芦根(或白茅根)6g,每日1剂,清水煎,代茶饮,服2-3天。
(四)中医保健预防
1. 灸法
用法:选取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肺腧(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等穴位,艾灸10-20分钟,每1-2日1次。
2. 推拿按摩
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10余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3. 中药香囊
藿香、佩兰、山柰、羌活、白芷、菖蒲、苍术、细辛等量粉碎制成香囊,适量冰片酒精溶解后喷洒于香囊上。
用法:每人1个(3.5-5克),睡前可置于枕边,每周更换1次。
4. 泡脚
冬季热水泡脚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驱除寒邪,扶助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