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控好糖尿病,患者家属要扮演这5种角色!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2日 点击数:242 字号: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病,病人在医院的时间有限,大多数时间都是居家治疗。因此,要达到良好的病情控制,完全依靠医护人员和患者本人显然不行,同样也需要患者家人多方面的参与与配合。在抗击糖尿病的战斗中,病人家属绝不能做旁观者、局外人。那么,患者家人能够做些什么?又应该怎么做呢?

1.做心理按摩师

亲人患了糖尿病,家属也难免跟着紧张担心,此乃人之常情。不过,作为病人家属,要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切勿惊慌失措或怨天尤人。因为这个阶段的病人往往情绪比较脆弱,心情低落且不稳定,对外界反应非常敏感。家人对病人心理上的安抚与支持,有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病情控制。

2.做生活贴心人                               

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不能完全依赖药物,还要改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作为糖尿病人的家属,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病人的日常饮食,热量不能过高,食谱多样化,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低脂少盐、戒烟限酒。

3.做学习好伴侣

不少患者由于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有病四处乱投医,盲目迷信所谓“偏方、秘方”,降糖药(包括胰岛素)当用而不用,用保健品代替药品。最终上当受骗,花了不少冤枉钱不说,还白白耽误了治病的良机,甚至因为无知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试想一下,如果患者家里有个明白人,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可以避免?因此,患者及其家人均应学习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用科学武装头脑。家人通过学习,可以阻止患者上当受骗;可以协助患者灵活安排饮食、运动及用药;可以学会识别及救治低血糖,确保治疗安全……

4.做行动监督员

再好的治疗方案,不能落实也等于零,治疗依从性对病情控制非常重要。临床上,有些患者由于满不在乎(如年轻患者)或是记性不好(如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很差,结果血糖老是控制不好。作为病人家属,有责任做好患者的监督员,使病人能定时定量进餐、按时正确用药、坚持长期运动、做好血糖监测、定期医院复查、做好病情记录,保证临床治疗顺利执行。

5.做经济后援军

糖尿病需要长期用药,随着病情进展,尤其是出现并发症以后,患者的医疗支出会更高,这对一般家庭都会造成一定经济负担,患者为此要承担不小的精神压力。据调查,糖尿病人抑郁症的患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作为患者家属,应在经济上尽可能地多方支持,以减少患者的后顾之忧。

抗糖如同打仗,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如果全家只要求患者一个人做出改变,病人往往有被孤立的感觉,而且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应当全家总动员,一起选择健康饮食,一起坚持运动锻炼,这不仅有助于患者改变生活方式,而且对全家健康有益。另外,这种改变要循序渐进,不妨设立切实可行的小目标,一点点地去落实,最终完成向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